查看原文
其他

钟南山、王辰、李兰娟三大院士最新发声,释放出了重磅信号!

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


央视新闻2月5日消息,今天(2月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关于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方面,对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提出建议。
一、背景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人群对本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因此,必须提高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二、老年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

不同年龄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特点
避免接触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未能明确,有证据提示中华菊头蝠可能为其自然宿主,其他野生动物也可能参与传播。基于此,需做到:不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直接接触病畜、病禽;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畜及未经检疫合格的禽畜肉;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禽畜肉。老年人生活饮食起居往往有陪护协助完成,因此,防范的对象应包括老年人的陪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播者,治愈或隔离该部分人群,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老年人机体应答减弱,多潜在发病,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需要对有疾病接触史的老年人群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更严格的筛查。新型冠病毒潜伏期可长达14天,对于可疑的对象,密切观察14天有利于排除传播者。
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传染性高,传播方式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可能的粪口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日常面对面说话、打喷嚏、咳嗽都可造成飞沫传播。正确的佩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正确遮挡,也是减少飞沫传播的可靠途径。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减少感染的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短时间存活,可形成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长距离散播后传播。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自我隔离,均为有效减少空气传播的方法,注意避免通风引起室内温度变化过大。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皮肤、结膜等接触传播。减少接触传播,需做到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同时需要做好室内清洁,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及污物。对经常接触的物品,用酒精消毒可有效灭活病毒。
另外,最近检测发现,患者粪便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故未能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使用马桶后,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防止气溶胶播散到空气中。
老年人身体衰弱,对环境适应力差,特别是对环境温度调控能力差,易因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老年人自理能力差,不可避免的需要陪护,难以实现绝对的自我隔离,为切断传播途径,务必确保陪护人员的健康。
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① 合理的饮食习惯: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4]。平衡饮食,控制体重指数(BMI)在19-24kg/m2内,均衡的摄入热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少食多餐,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勤喝水,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坚决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拒绝进食腐烂、过期的食品,拒绝进食半熟、生食品。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对于进食困难的老年人,可遵从营养师的建议,行鼻饲进食,必要时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所有的老年人,进食过程中都应避免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
②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日睡眠,注意保暖。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充分认识自己,适度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抵抗力。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不随地吐痰,保持手卫生,主动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怀疑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应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期翻身,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褥疮。
③ 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减小,活动中心改变,加上感觉、运动、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表现为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退,容易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空虚感等。在疾病到来时,老年人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抑郁等,难以配合治疗。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老年人群的医疗、娱乐等服务,定期的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积极的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认同,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等发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④ 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本次疫情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因此,需遵从医生的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监测自己的一般情况,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正确的描述病情,不乱投医,不讳疾忌医。对于活动受限、认知缺陷的患者,患者家属需协助治疗,同时做好评估、监测工作。
三、总结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老年人抵抗力差,常合并其他基础病,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时,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针对老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自理能力受限等情况,研究团队在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防范建议,确保防护工作既要包含老年患者本人,又要涵盖老年患者的陪护人员,做到全面、细致、重视,以期早日实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胜利。

最新!王辰院士回应武汉疫情防控焦点问题


作者:张旭东 赵文君 方亚东

来源:新华社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


“把核酸检测的量提上去,提高检测率、确诊率;把所有的确诊轻症患者统一集中收治隔离,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这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两大关键问题。”


2月4日,武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这位非典时期曾担任北京医疗专家组组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就当前疫情防控的焦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启用方舱医院切断传染源


➛ 新华社记者: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医院”有无先例?


● 王辰:

这是国家在当前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这种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类医院。


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市从2月3日起迅速协调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的大型医疗场所,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


目前已经改造成的3家方舱医院(洪山、江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新增4300张床位,用于集中收治确诊轻症患者。根据需要,一些大型仓库等公共场所还可以继续启用。


我和一些专家在2月1日到达武汉,经过调研后发现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病毒的社会传播和扩散问题,目前家族式聚集发病形势很严峻。


如果大量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病人在社区游动,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而且在医院床位紧缺的情况下,这些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收治会陷入困境甚至生命危险。


这是传染源控制不力,是社会和专业干预不够的表现,要采取强有力乃至较为极端的专业措施。如果不介入,后果会更严重。


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据此,我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举措。方舱医院的做法对当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新华社记者:启用方舱医院将如何收治病人?医疗流程是怎样的?


● 王辰:

方舱医院有几方面突出优势:能在很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大量轻症患者的收治问题。


场所在极短时间,甚至24小时内就可以改建,疫情结束后也可以低成本恢复。有望以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益的做法,取得控制传染源、救治患者的两大目标。


方舱医院是医疗场所,起到集中收治、隔离的效果,患者能得到基本医疗照顾。


若出现病情加重,就有医护人员进行识别,及时转诊到正规医院接受强化医疗。


➛ 新华社记者:大量患者收治在方舱医院会否造成交叉传染?


● 王辰:

由于是确诊患者,病原相同,交叉感染这个问题不是突出问题。


入院前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外,还会经过流感抗原筛查,尽最大可能避免可能的生物安全风险。由于是大规模集中收治,相关配套管理、保障工作要抓细抓好。


➛新华社记者:医护工作者如何工作?效率如何?


● 王辰:

相比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除收治患者量大以外,方舱医院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和护士可以照顾更多的患者。


由于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自理,并给予口服药、肌肉注射等必要的医疗护理,如果病友间互助性强一些,还可以参照社区互助模式。当然,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目前,这些方舱医院正与当地以及北京等外地的一些医疗队加紧结对,协同完成任务。


专业防护服和医用口罩仍是当前医护急需物资


➛ 新华社记者:对当前疫情防控还有什么建议?有哪些举措需要立即展开?


● 王辰:

如果说“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确诊”和“启用方舱医院”是当前排名前两位的关键举措的话,第三个举措就应该是加强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的供应保障,现在依然紧张。


➛ 新华社记者:身处武汉您佩戴的还是普通医用口罩,为何不是N95之类的专业口罩?


● 王辰:

我来武汉后,没舍得轻易扔过口罩,保护好、可再利用。不是病房、医院等要害地方,一般的室外环境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就可以了。


这些紧缺物资应该优先保障一线医护工作者。经过各地驰援,现在物资有所缓解,但捐赠能达到专业级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口罩、防护服还是当前急需。


团结一心向前看,共克时艰


➛ 新华社记者:面对武汉医护资源紧缺,还有什么应急举措?


● 王辰:

无论是武汉当地,还是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医护支援,都是当前需要的。目前武汉防疫物资依然缺乏、不少医护人员人困马乏,必须全国支援。


方舱医院启用后,还要充分利用、合理分配好湖北、武汉本地的医疗资源。对于发热病人、轻症病人的救治,应该充分利用好社区医务人员,合理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 新华社记者:当前湖北和武汉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如何看待目前的疫情形势?有拐点吗?


● 王辰:

对于社区传播疫情,目前严重且情况并不甚清楚,绝对不能轻视。


现在还没有判断疫情传播高峰、拐点的依据。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


当前,国家已经采取了普遍延长放假等举措,这是果断之举、英明之举。随着各项有效措施的扎实推进,效果会得到体现。我们要团结一心向前看,共克时艰。


➛ 新华社记者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 王辰:


抓落实。


每天只睡3小时,李兰娟院士“没有问题,我身体蛮好的”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正和她的团队在武汉忙碌在抗疫一线。总台央视记者走近李兰娟院士的“一线日记”,记录她的工作,记录一线医护人与病毒赛跑的速度↓↓↓

带领团队亲赴武汉一线

2月4日是李兰娟抵达武汉第3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这里收治了16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李兰娟:核酸检测一定要每天检,它最重要的是观察人身上的病毒, 我在SARS的时候每天早晨做,到第十三天的时候,一个患者的核酸检测阴性了。我就告诉ICU病房里的医生护士,说这个病人没有传染性了。而且不仅要检测血液,还要检测大便,大便里面有没有病毒也很重要。


70多岁每天只睡3小时

经过3小时的讨论,治疗方案终于确定。第二天一早,李兰娟将带领团队,对部分危重病人实施救治。她仔细交代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告诉记者,李兰娟院士工作忘我,每天只睡3小时。


记者:好好保重啊。

李兰娟: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汤灵玲:李院士你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李兰娟:没有问题。

记者: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 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因为有了李兰娟这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

我们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

加油,中国!

致敬,英雄们!

央视新 闻

重磅消息!

李兰娟院士在武汉发布研究成果:

2种药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李兰娟院士(第一排中间)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交流新的治疗方案。记者黄琪 摄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江援鄂重症救治组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

“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他还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科技部:已遴选部分药物进行疗效验证
并行推进多方向疫苗研究

在2月4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为应对疫情,中国已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进行部署。

他介绍,中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在疫苗研究方面,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的研究。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科研攻关进展 图源:中国网
发布会上,孙燕荣指出,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科研攻关组,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

专家组一直在跟踪研判,加强部署,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

在这16个攻关项目中,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若干重点研究方向来进行部署。除了应急项目的推进,科技部也对前期已经开展的科技创新的部署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一系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产生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荐,并且已经用于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孙燕荣指出,科研攻关工作要与临床需求、防控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够向联防联控机制推荐有效的临床救治产品和技术,作为科研攻关的首要目标。

截止到目前,相关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病原学研究方面,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并以最快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
在诊断技术和产品方面,中国所推动和研发的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当前正在积极推动研发免疫学等快速诊断产品。
在药物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
在疫苗研究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为了提高成功率,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
对此,网友均振奋起来,纷纷表示这是重大的好消息!

主动请缨!73岁李兰娟带队紧急驰援武汉

“我没考虑什么时候回来”


就在2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率队驰援武汉,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关键时期,各地正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人数多、危重病人多,要进一步降低重症、危重症的病死率。
据钱江晚报报道,李院士说:“当前抗新冠病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关键,浙江在抗击H7N9时,总结了一套经验。这次,浙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时,也用上了人工肝技术。浙江的经验应该应用到全国。这次去武汉,我们会把四扛二平衡这一套浙江经验带过去,希望武汉的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这次是李院士看到武汉确诊人数增加,上午主动向国家卫健委请示,要求去武汉。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出征的医护人员大多于今天中午十二点多才接到通知,紧急集结了感染科、重症监护室、人工肝等科室的精兵强将。此番主要是为了抢救危重病人。

李兰娟院士表示,这次去打算长期奋斗,自己也没有考虑什么时候回来。“至于到了武汉后去哪个医院,听从安排,但我自己希望到金银潭医院。”


此前与钟南山奔赴武汉多次表示”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教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就已经第一时间奔赴武汉。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的有关情况汇报,也查看了有关现场。李院士说:“我们的任务是对疫情的研判,向国家卫健委、国务院做汇报。”
此后,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李兰娟院士曾多次表示:“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网友评论:

来源: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夏旭田)、人民日报客户端、长江日报-长江网、新浪微博、中国基金报(chinafundnews ;吴羽)

相关文章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